8月2日讯 我国科学家研制新型抗抑郁药获得重要进展。《自然》期刊28日在线发表题为《氯胺酮作用于人源NMDA受体的结构基础》的研究论文。由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组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研究组合作完成的这项研究,对研发新的快速高效、低副作用的抗抑郁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据竺淑佳介绍,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而是大脑发生了病理性改变。NMDA受体是大脑内最重要的兴奋性离子通道,是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开关。抑郁症与大脑内NMDA受体发生功能性障碍有关。
氯胺酮是抗抑郁领域近几十年来的重要发现,可作为大脑内NMDA受体的阻断剂,参与大脑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修复慢性压力导致的大脑突触损伤。用药后,几小时内能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等负面症状,减弱患者自杀意念,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治疗效果。但是,氯胺酮会造成分离性幻觉等副作用,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
自2006年以来,竺淑佳一直潜心研究NMDA受体的作用机制。进入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以后,她带领团队系统阐述了NMDA受体的活性如何受配体及各种小分子调节,极大推进了人们对NMDA受体工作机制的科学认知。
在最新的研究中,竺淑佳团队结合先进的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氯胺酮在NMDA受体上的结合点位,并揭示了其分子作用机制。这一系列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突破,不仅为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也为后续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