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摸过的石头

时间:2022-03-30 19:00:16  阅读:294670+
3月29日,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走高,京东健康涨超17.88%,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跟涨。互联网医疗,从2020年因疫情再次走到舞台中央算起,仅两年有余,但起伏转折的过程、市场的讨论声音始终不断。仅仅从港股市场上看,先是京东健康上市后

图片

3月29日,港股互联网医疗板块走高,京东健康涨超17.88%,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跟涨。 

互联网医疗,从2020年因疫情再次走到舞台中央算起,仅两年有余,但起伏转折的过程、市场的讨论声音始终不断。

仅仅从港股市场上看,先是京东健康上市后超高市值的认可,而后互联网健康股们集体下跌,如今再度上涨走高,起落之间,是市场对于这一商业模式的不断追问。 

互联网医疗,到底是什么?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教授曾提出一种观点:“几百年医学的历史,为什么有医院?不是要把大家限制在一起,而是需要控制医疗质量和保障病人安全。” 

那么,互联网医疗,除了打破地域限制,还能做什么?

互联网医疗的主体始终是医生和患者,把这两个群体从医院转接于互联网上,前提是形成完善的制度与服务才能够控制医疗质量和保障病人的安全。 

互联网医疗下一个十年,向深水区迈进。下半场,是赢者通吃的游戏,还是百舟竞技?我们从一份财报中窥见一二。

良医财经「产业观察」第53篇。

主笔/ 千闻

文章架构师/ 丹丹

出品/ 良医财经

图片 

01

京东健康最新财报解读

几个超预期数字:306.8亿、1.23亿、19万 

从市场需求看,互联网医疗仍然是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手段。但因为对能力、品牌等方面的要求,互联网医疗确实是一个“二八”分化极为明显的赛道。

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下,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对便捷购药的需求、对更好的医疗体验的需求,仍然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

相比于海外市场,中国医疗体系,在短期内很难迈入正规私人诊所当道的环境。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医疗行业,从长期看,是一个需求刚性、痛点大、频率高的行业。

但短期看,之所以争议不断,主要是互联网医疗仍在早期发展阶段中,高速发展中,很多问题出现,比如: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效能、质量等等都无法保障。这也决定了,互联网医疗注定是一个需要政策强干预的产业。 

在政策的正向引导之下,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 + 医疗健康" 来尝试优化医疗环境。更具体来讲,是优化产业链的供需关系,努力促进医疗资源供给与医疗服务需求的平衡。 

纵观当前市场,京东健康是一个非常值得剖析的案例。3月28日京东健康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公告(下称财报),简单归纳收获,就是三个字——超预期。

图片

  • 超预期1:净收入306.8亿元

净收入人民币306.8亿元、净利润14.02亿人民币;净收入同比增长58.3%、净利润同比增长91.5%。收入情况说明京东健康的良好财务状况,而增长则说明了其业绩的动力。 

京东健康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所得商品收入,今年医药销售收入为262亿元,占总收入86%。而这部分的收入,较2020年的168亿元增长了56.1%。 

也就是说,京东健康在医药销售方面仍未触及瓶颈,反而增长势头不减。 

  • 超预期2:活跃用户1.23亿

一般而言,商品收入的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三个重要因素:

活跃用户数量增加及现有用户购买力增加。细看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0日,京东健康在过去12个月的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1.23亿,相比于2020年12月31日,增加3356万。同时,年度活跃用户的消费频次和总消费额同比和环比持续增长。这决定了京东健康医药销售能持续增长的前提——用户基数。 

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在线渗透率不断提高。截至2021年12月31日,京东健康使用了京东物流全国范围内的19个药品仓库和超过400个非药品仓库,京东大药房“自营药品冷链”已经覆盖全国超过200个城市,有效实现了冷链药品种类的扩充和履约能力的提升。

产品品类的丰富。京东健康在线平台拥有超过1.8万第三方商家,进一步提高了医药及健康产品的品类丰富度和供给能力。全渠道服务“京东药急送”通过商家自配送、平台配送、同城送等多种履约方式,充分发挥了聚合运力的效能,已携手约5万家药房门店,在全国超过300个城市为用户提供全时段送药上门服务。 

除了医药销售营收,京东健康在线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所得服务收入由2020年的人民币26亿元增加72.7%至2021年的人民币45亿元。 

根据财报显示,京东健康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数字化营销服务费增加,主要由于平台上的广告主数量增加,这与平台的交易持续增长保持一致;佣金及平台使用费增加,主要归因于在线平台的第三方商家的销量及数量增加。 

可以说,几个关键性数字凸显了京东健康的真实情况:良性生长、用户活跃、增速动力十足。这些增长都是超预期的。 

反馈到细节方面,用户的复购、持续选择说明京东健康能够提供足够多的产品、足够快的配送速度;对于企业而言,能提供强品牌背书的营销服务。 

  • 超预期3:日均问诊19万 

亮眼的数字背后市场更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京东健康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值几何?根据财报显示,京东健康日均在线问诊咨询量持续攀升,已经超过19万。 

报告期内,京东健康相继成立感染及肝病中心、脑营养中心、皮肤修复中心等9个专科中心,专科中心总数达到27个;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入驻超4.5万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 

持续的专科中心建设、以及庞大的医生吸引力,正在为京东健康提供新的可能性,让京东健康成为问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最优选。这是二级市场乐于看到的真相:互联网服务的商业价值是可以想象的。

而京东健康在摸索潜入互联网医疗行业深水区的途中,已经亲手摸过关键的“三块石头”。从目前阶段来看京东健康显然摸清了属于自己的方向,也正在洞见互联网医疗下一个十年的走势。

图片 

02

第一块石头

深耕供应链

互联网医疗的核心是优化产业链的供需关系,而这也正是京东健康的一个优势所在。财报反应的只是表象,穿透看超预期的背后,来自京东深度的供应链能力。 

京东健康是业内第一个宣布规模盈利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自2016年至今,京东健康打造了一个集线上、线下、C/B端一体的医药零售及销售平台。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京东健康零售药房业务拥有全国范围内共使用19个药品专用仓库和超过400个非药品仓库,其中80%的自营药品订单实现次日达。仅这一项能力,就已经居于全行业的前列。而京东大药房“自营冷链”能力覆盖全国超过200个城市。 

次日达的速度,是京东健康的内功;自营冷链,则是京东健康的心法。

有内功、掌握心法,京东健康就收获了用户和商家。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超过1.8万第三方商家入驻在线平台,约5万家药房门店与“京东药急送”合作,为300余个城市的用户提供全时段送药上门服务。 

其中,自营业务方面,京东健康收入为262亿元,同比增长56.1%。如果说平台业务凭借的是品牌和影响力,那么自营业务体现的就是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在品类方面,京东大药房得以加速扩充以冷链针剂、罕见病用药等在内的特殊药品。目前,京东大药房已成为国内药品种类最全的线上平台之一。 

图片

事实上,京东健康已经打造了一个复杂的组合能力圈——“B2C+O2O”和“自营+平台”的资源和能力组合。 

线上、线下,触达C端用户和B端客户。在为消费者直接带去消费场景的同时,京东健康还构建了为医药工业、商业领域的客户带来了全渠道覆盖。 

C端方面——除了京东健康平台提供的医药零售平台,京东药急送为用户提供次日达、当日达、30分钟、7*24小时的送药上门服务,缓解了用户的急药需求。

截至2021年12月30日,京东健康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1.23亿,相比于2020年12月31日,增加3,356万。同时,年度活跃用户的消费频次和总消费额同比和环比持续增长。 

B端方面——助推医药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去年,京东健康与优时比中国、赛诺菲中国、桂龙药业、诺华制药、吉利德科学、百济神州等国内外知名药企进一步深化合作,多家药企的新特药在京东大药房线上首发,并合作探索了多项数字化营销项目。 

除此之外,京东健康也在帮助品牌进行发展。比如,京东健康通过创新数智化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百款健康监测设备实现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打通;联合品牌发起“京东健康特医食行动”,为用户提供针对科学补充营养需求的定制化家庭医生服务;联合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及行业领先品牌,创建商品标准和认证体系,推动多个滋补品类的品质提升。 

在京东大药房五周年时,京东健康曾公布一组数据,当时,京东大药房已经与超过92%的全球TOP50跨国药企及97%的中国TOP100药企展开合作,通过对医药供应链进行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高效整合,帮助医药企业转型。这意味着,对于药企而言,京东健康已经成为其开展数字化营销的重要伙伴。 

京东健康这条路,在5年中,已经从单一的医药零售平台,依托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京东健康变成了一个集成缓解C用药需求、B端发展营销需求的“综合新物种”。 

但很显然,京东健康的野心还不仅如此。需求仅仅是新物种的血肉,还有一层灵魂内核——医疗服务。

图片 

03

第二块石头

深化严肃医疗

如何解决医疗资源供给与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平衡?除了医药供应外,真正的互联网医疗核心还是在于提供具备深度及长度的医疗服务。 

当前互联网医疗平台各家的强项有所不同,但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比如,好大夫走是“医带患”,微医则走的是“政带患”,无论出发点如何,结果总是相似的。 

互联网医疗服务,京东健康怎么做?从目前的阳谋看主要是分两步走: 

  • 第一步:打造全场景的服务生态 

目前京东健康已建立起覆盖全场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通过连接优质医疗资源,京东健康得以不断持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

报告期内,京东健康相继成立感染及肝病中心、脑营养中心、皮肤修复中心等9个专科中心,专科中心总数达到27个,吸引百余位专家和顶级名医的加入。通过建设专科中心,京东健康连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外部医生团队覆盖超过15000家医院,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入驻超4.5万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 

最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健康的战略级服务产品 “京东家医”。这一款服务产品几乎是整合了京东健康的供应链能力和服务资源能力,一个典型的集合就是京东家医上线的“电话家医”服务。电话家医可以帮助京东健康触达老年群体等更多元化的人群。 

依托到店和到家服务,京东健康实现了从线上到线下医疗健康服务的全流程覆盖,帮助广大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获取包括体检、医学美容、口腔齿科、核酸检测及疫苗预约等在内的各类健康服务。 

报告期内,京东健康还与诺辉健康、泛生子、华大基因等品牌合作,打造包含自检产品、报告解读、门诊预约、康复管理等在内的一站式重疾早筛服务生态。 

  • 第二步:修炼内功制定行业标准 

由京东健康牵头组建的京东健康互联网医疗专家委员会,邀请了27个京东健康专科中心学术带头人,及30余位来自全国多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担任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通过推动制定互联网专科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加速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规范化发展。 

报告期内,联合糖尿病和精神专科等领域的专家,京东健康专科中心深度参与《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和《精神专科互联网诊疗专家共识》的制定,在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的同时,还提升了京东健康在医生群体内的品牌影响力。 

无论是建立生态,还是指定标准,都是京东健康深化服务的重要标志。而通过这种服务,京东健康才能真正深入互联网医疗的核心:解决供需的不匹配。

例如,搭载京东家医服务的智能设备,登上了高铁的部分车次,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远程医疗指导;京东健康助力广州市海珠区、北京市门头沟区的社区家庭医生体系建设,探索创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

触达各类场景、线上线下,这是京东健康持续将服务拓展至家庭及各类健康管理的场景中,这就是第二个正确的方向。

 

04

第三块石头

深省消费医疗

对消费医疗,京东健康亦有反思和成长。 

将互联网医疗进行划分,分界线一定是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意见稿》内容涵盖互联网诊疗的医疗机构监管、人员监管、业务监管、质量安全监管、监管责任等多个方面。 

一时间,行业震动。为了规避风险,市场开始集体坚定了严肃医疗的路线,但某种程度看,消费医疗是一个极大的市场,且在不断扩张。 

消费医疗依然要做,但要守规矩地做。 

为了向用户提供全场景的综合医疗健康服务,京东健康也在不断探索在专科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全流程中的创新服务。

与合作伙伴携手,京东健康提供体检服务、重疾早筛、医疗美容、口腔齿科、核酸检测、疫苗预约、基因检测等健康服务;通过与诺辉健康、泛生子、华大基因等品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种类的癌症早筛服务,覆盖了肝癌、胃癌、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高发疾病类型;利用医疗健康服务生态循环,京东健康为用户提供门诊预约、复查、康复管理等全流程服务。

但消费医疗,需要品牌说服力。更多用户已经通过复购和消费进行投票。 

以早筛为例,市场上的基因检测、早筛企业对京东健康的认可度更高。究其原因,足够多的活跃用户、以及完善的医疗健康服务生态体系,这就是京东健康的品牌价值。 

而京东健康也在通过打造生态,反哺消费者,为他们提供更多可以想象的、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比如京东健康已建立业内首批的互联网宠物医院。通过携手专业宠物医师和线下专科宠物医院,京东健康可以为用户打造在线线下一体化服务。

截至2021年底,京东健康宠物医院已有超过5000名宠物医生入驻,为宠物主提供7x24小时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包括在线视频问诊、宠物健康指导、报告解读等。

京东健康的“品牌价值”随着生态的建立,正在不断放大。提供各类服务时,京东健康可以拉上更多的合作伙伴,并帮助这些机构、企业得到发展,这是其他平台望其项背的。

图片 

05

组织力、效能力、迭代力

摸着石头过河是以年为单位的复利

互联网医疗项目在改革的深水区,也在创新的前沿阵地,更在发展的中早期。

事实上,从2015年,挂号网获得海量投资开始,资本对于互联网医疗这一赛道就十分关注,但因为找不到明确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无法产生大规模营收,市场曾一度认为,互联网医疗已经日薄西山。 

图片

直到疫情发生后,在线问诊的需求异军突起,虽然没有养活企业,但是资本介入,让一批项目再次看到曙光。2年过去了,疫情尚未结束,但是互联网医疗的基调基本已经定下来——先有养活自己的能力,再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各家平台从保险、医药、问诊、健康管理等多方面下手,试图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但几经试探,发现一个事实:主流基金已经不再投资相关的中早期项目,而只有拥有盈利能力的头部项目,才能禁得住市场的洗礼。 

穿越周期不易,对于企业而言,组织力、效能力、迭代力才是坚实的抗风险能力。京东健康想要一直健康下去,业务仅仅是一部分,人、体系、组织,都要不断迭代。

 

06

良医财经的思考

一边重新定义生产关系,一边打磨生产力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同比增长38.7%,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之一。

互联网医疗的需求仍在放量,而如何匹配这些需求,互联网医疗项目已经做到了8成。国家卫健委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中国已有1600余家互联网医院,超过7700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中国远程医疗服务县(区、市)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可以说目前用户的互联网医疗意识及接受相关服务的习惯逐渐养成。下一步,互联网医疗项目发展的关键已经不是发展增长用户这么简单的“拉新”,而是在存量市场中攻坚服务能力。 

将医疗服务这个生产力通过互联网进行重塑和升级,是未来之路。 

而服务行业,一直是一个又苦又累的活儿,加上医疗属性,又让这个模式非常重,且周期长。长期主义的深耕,需要更多信念感。 

就在公布财报的同一天,京东健康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批准于未来一年在公开市场回购价值不超过30亿港元的公司股份计划。本次计划回购数不超过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这是京东健康的绝对信心,也是对互联网医疗长期主义的信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