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2018年一个真实报道的案例。
全国人大代表杨莲英,来自云南省新华乡河南村,是村里唯一的乡村医生。
十年来,杨莲英守护着这个2000多人口的村落,在大山深处行医,日常收集居民基本健康数据、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及妇幼保健工作。由于山区村民居住分散,她最远一天要走上7公里去诊治,
当时,杨莲英的基本工资在500元左右,加上一些其他工作收入,每月总收入约2000元。
当时,这一案例的报道是为了开展一个名为“乡村医生”的项目而进行的。而为了缓解上述的问题,公益项目的解决方案是:青年志愿者经过系统培训后,前往一线开展为期一年的驻点扶贫工作。
公益项目虽好,但是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一年后,这里的一切又回归最初。
乡村医生,是我国三级医疗网的“网底”。新医改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障乡村医生建设的政策,而《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更是透露今年的行业主旋律——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
那么互联网医疗是否能解决基层医生群体的问题?基层医疗的症结到底在哪个环节?如何解决效率问题?且听良医的一点思考与见解。
良医财经「产业观察」第54篇。
主笔/ 不二
文章架构师/ 丹丹
出品/ 良医财经
01
今天所有生意的本质
都是实现“弱链接→强链接”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村医群体正以每年5万人的数量缩减。2020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2019年,我国村卫生室诊疗人次减少了3.8亿人次。
根据《我国乡村医生流失现状研究》的数据显示,在其调查地区的卫生室在2013-2017年流失村医499人,流失率达10.7%,其中东部流失率最高达到16%。
其流失类型主要有:到龄退出、转行、调动等。其中到龄退出的村医占64.5%、转行占9.8%、进入上级医疗机构的占9%。
而其调查的2554名在岗村医中,有离职意愿的比例高达60.3%,收入低、医患关系紧张、工作强度大、前景暗淡,是导致离职发生的主要因素。
乡村医生,是基层医疗的主动脉。其直接影响到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关系到当前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网底能否牢固,更关系到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
那么如何留住村医,让分级诊疗的基础更为扎实?对于互联网医疗来说,一个关键点——做好以医生为中心的强链接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行业很难将没有的东西变成有,但是却有机会提高现存资源的利用效率:医疗资源、医生资源、服务资源等等,以此来释放医生的最大效能和价值。
我们解决不了生产力,但是可以解决生产关系。因此今天所有的生意,都是要实现“弱链接→强链接”。
在这里,良医想先抛出一个最理想化的乡村医生运作机制:S2D2C。简单理解,即:平台赋能医生,共同服务患者。更形象地解释出来则是:
1个平台→10000个乡镇卫生院
1个乡镇卫生院→100个乡村医生
1个乡村医生→1000个村民
S2D2C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打造高效率的数字化医患管理平台,实现对医生在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看诊续方、云端药店、真实世界研究等方面的赋能。
事实上,之所以乡村医生有人少、活多、待遇低的难题,不仅仅是政府医疗投入的问题,更是关乎链接问题:人、效不平衡,链接不强。
过去,互联网医疗行业,试图通过互联网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等问题。如今,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借助科技的方式,解决乡村医生的刚需痛点,实现触达乡村用户的目的,最后返回到互联网平台。
通过平台,不仅可以提高效率,更能将原本基层医疗的弱链接,逐步推向强链接。再深一步,如果能够精准地实现每一步的对接,那么得到的市场商业效率将是百万级的。
02
基层医疗3大痛点环环相扣
需要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当然在讨论上述运作机制的同时,我们依旧回归现实:眼下这一理想模型实现难度极高。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医疗服务存在三大痛点:
人才培养机制不足,基层医生能力提升途径有限;
医疗资源缺乏,服务手段单一,基层医生缺少激励、收入水平低;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水平低;
这三点可以说环环相扣。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仅仅实现资源下沉,但是没有全方位的提高医生的能力,推进专业人员的激励机制,那么即使有了健康产品,但没有正确用药、检测指导,最终的结果都为零。
过去10年,我国基层医疗产业发展迅猛,其年均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幅度。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稳步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而基层医疗的优化是一个系统性整合的过程,需要从各方面入手与政策紧密结合,协调有序地进行。因此互联网医疗,从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切入,将有可能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的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已经有企业不断摸索推进上述的S2D2C模式,通过培训赋能医生、下沉优质资源,让村医更有发展空间、让百姓更放心在基层看病,减少医疗资源城乡差异、加快分级诊疗的推进。
良医将从培训、下沉资源两方面一一拆解,互联网医疗如何从这两个角度切入,切实打通基层医疗的症结。
03
培训是刚需
有需求、有效果、有空间
追其本源,乡村医生的最大现实问题,不是无专业培训,就是无资质认证。想要解决乡村医生的困境,先要解决乡村医生的底层需求——能力素质培训。
看一组数据。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0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5万个,乡镇卫生院3.58万个,村卫生室60.8万个,基本实现了城乡基层社区的全面覆盖。到2020年底,全国基层卫生人员超过430万人,其中执业或者执业助理医师增加到153万人。
97万个基层卫生机构,430万基层卫生人员,有证的153万人。但必须要指出的是,这153万大概率的范围是城镇。
而《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提出,到2020年大多数乡村医生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基本实现乡村医生队伍向职业(助理)医师转化。同时,规划还明确要求,乡村医生原则上应当每3-5年脱产进修1次,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
在安徽省乡村医生继续教育现状的一项研究调查中,889名调查的乡村医生中,近5年去医疗卫生机构进修的仅占19.5%,近一年参加培训2次及以上的占63.4%,培训时长在2周以上的仅占14.6%,进修次数、培训次数均未达到政策要求。
而从培训效果来看,传统的培训模式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未能发挥真正的效果。
比如最常见的培训地点问题,由于乡村医生执业的地点分布广散,因此培训地点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安排不妥,会造成更大的时间、财务负担。
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开展政府购买乡村医生村级卫生服务项目,还有一些地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对乡村医生实行专项补助等,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医的后顾之忧,即使没有专门的培训补助,也会减少村医的负担。但仍然有一部分省份对村医的补助数额较低,这种背景下,如果对培训没有任何补助或者,补助微薄,都会对村医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产生挫伤。
类似的问题很多,显然现实情况远远未达到要求的标准。
医生资源是互联网平台最难啃的骨头,专注基层医疗服务的云鹊医,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为基层医生搭建免费的教育培训平台。
云鹊医平台目前为基层医生提供了3000多门课程,每天都有新的适合基层医生学习的课程上线,活跃医生数超过180万,有上万名医生,几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来云鹊医平台,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粘性。云鹊医还为基层医生提供患教工具,此前医生向居民做健康教育没有素材,而云鹊医平台提供简单易懂的健康漫画,医生可以一键推送给5000人。
2017年起,云鹊医成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NCCD)全国高血压项目指定学习平台,开始为国家级教培项目提供产品、运营、技术支持及数据保障。通过云鹊医这样的平台,二三线城市的下属市、县的基层医生也可以完成医生培训学习。
针对乡村医生对中医技术提升的实际需求,云鹊医推出了“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系列课程,完成课程学习与诊疗实践,经考核合格者,可获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世针针灸交流中心与云鹊医联合颁发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证书”。
有需求、有效果、有发展空间,操作简单、没有费用担忧,这就是培训的效果。
04
早筛市场的未来在乡村
村医是下沉的最优触角
从公共卫生角度看,乡村医生是预防保健、幼妇保健、院前急救、健康教育、慢病康复、计划生育,甚至还包括农村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管的主力军。从基本医疗角度看,村卫生室是治疗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前沿阵地。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分级诊疗、优化就医秩序,基层防病治病能力被摆在了显著的位置。总理明确:要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
要想把基层医疗机构的初诊和分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一个重要环节。
而目前,业内普遍围绕‘治病’环节搭建体系开展业务,市场存量竞争极大,但基层在‘治未病’环节却缺少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市场。
根据公开资料,到2030年中国癌症筛查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市场潜力巨大。在产品落地方面,早筛企业前期普遍选择与体检中心、医院、保险公司等机构合作的方式来触达用户,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难以覆盖癌症早期预防意识尤为薄弱的县乡村地区。
而站在另一角度来看,基层医生具有天然的预防、服务、健康管理属性,是能深入基层百姓的一对触角,但是由于经济、环境、水平、资源等因素,基层医生这一作用的实现是被大大限制的。
但行业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云鹊医CEO刘娜曾提到,“2021年开始,一批预防筛查领域的企业就下沉基层需求与我们沟通,希望提供简便易用、精准度高、适合普筛的癌症早筛产品以及AI眼底筛查设备等,服务基层医疗市场。”
云鹊医的做法是,首先通过平台260万基层医务人员与41万基层医疗机构的教育培训与服务的“触角”,提升基层医生的技术能力与诊疗理念,帮助基层百姓提高重大疾病早期预防意识;以此为基础,积极推动癌症早筛与检测产品与服务下沉,消除城乡资源差异,同时也帮助基层医生丰富诊疗手段,获得更多个人激励。
目前,云鹊医已与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膀胱癌以及消化与免疫领域的多家早筛检测企业达成合作,构建起基层慢病、多发癌症早筛服务网络,成为早筛行业头部企业布局基层的首选合作伙伴。
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乡村医生帮助村民通过肠癌早筛诊断出结肠癌,虽然这听起来是个令人难过的消息,但患者依旧会心存感激,因为可以实现早期介入治疗。不仅如此,基层医生和村民关系似兄弟家人,对周边人群的生活习惯、家族病史隐患最为了解,村民容易产生信任感,听取其建议实现早筛。
可见,基层医生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其它医疗卫生机构都替代不了的。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也提到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云鹊医CEO刘娜曾表示,“一家医疗机构往往引进了多个厂家的多种癌症早筛产品,不同厂家有不同的内部实验室流转码和流转流程,我们正在推广云鹊码,每家机构可以通过独立的机构码管理不同的早筛产品与服务,帮助机构提升信息化水平。”
2021年7月至今,已有超过20万名基层医生通过云鹊医APP帮助居民进行癌症及其它疾病早筛检测,累计为近100万名基层百姓筛查健康隐患。
近期国内疫情反复,为了满足乡镇、村级基层居民居家自测需求,云鹊医加急采购一批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基层医生和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平台采购到新冠抗原检测产品,服务到一线城市以外基层居民的居家自测需求。
当然,做资源下沉的同时,也需要做以医生为中心的深度服务。
在云鹊医内部,有一支“云鹊铁军”,他们的身影几乎遍布了中国31个省,也正是每天跟基层医生待在一起,让他们发现了基层医生那些粘性很高的需求。
云鹊医深入河南调研时,河南小营村魏医生反馈了一个现状:“有的患者来看病,看起来症状不严重,但有很多隐患,我说了他们不信,换成大医院医生说,他们会信了。可他们去一趟大医院也挺麻烦,就硬生生拖成了大病。”四川资阳的乡村医生钟俊辉医生也提到,为了解决自己弄不清楚的问题,几十次跑到县医院甚至华西医院这样的大医院自己挂号,扮演病人向大医院专家讨教。
针对此类问题,2021年3月云鹊医上线了“医医问诊”业务—— 帮助基层医生(带着自己的患者)向上级医生问诊。“医医问诊”构建了完整的向上问诊、课程免费培训、考核体系,连接16万基层医生与近3000名上级医院医生,上级医生以诊带教,帮助基层医生提升个人看诊能力,也能让村民看好病、放心看病。
基层医疗的痛点,环环相扣,正因如此,聚焦基层的云鹊医想实现的目标也并不是一个产品下沉渠道,而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上下连接,搭建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毛细血管。“教育培训+医医问诊+预防检测”,无论是基层医生教育培训、早筛检测产品下沉,还是基层医生向上问诊,都是其用市场化机制帮助加速实现分级诊疗这一终极目标的途径。
要时间、要产品、要信念感,要这是医疗行业最苦最累,以年为复利周期推进的事。
05
良医财经的思考:
乡村医生,难在交心。
2月底,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提及,要加快培养数量充足、素质优良、技能高超、服务优质的康养服务技能人才!
同时,明确提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对重大疾病预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三甲医院医生,基层医生具有天然的预防、服务、健康管理属性,基层培训与服务能力是早筛产品及服务落地的重要环节。
而中国广大县乡地区,由于经济、环境、教育等因素,基层百姓癌症预防与筛查的意识严重不足、检测设施配置严重缺失。
中国医疗服务体系如何生长更多毛细血管,扎根基层已经成了当务之急。而互联网医院,通过技术、合作、服务,使基层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已经成为可能。
不过,进一步发展之前,互联网医疗还有两个难题:向内难在如何搭建一个长期粘性的客户维护体系,向外难在如何与乡村医生真正的交心,满足他们的真实诉求。
对内而言,搭建产品体系尚易,但服务体系则难之又难。下基层、探需求,不断地市场教育和服务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
对外而言,让乡村医生真正相信平台,满足真实诉求也是一个难点。二者仍然需要大量的服务体系所支撑。
服务,尤其是下基层的服务,是互联网平台搭建体系的真正血肉。通过服务,了解诉求,升华产品。这才是乡村医生真正需要的,更是基层患者需要的。